Monday, September 8, 2008

更堅強也更溫柔

每到跨月份的時候, 我的更新速度就龜了起來

內心的小天使跟小惡魔也不斷的交戰...

這10天發生的事情我看得在這週每晚努力做功課才有機會補完
因為發生了很多有趣也很有意義的事, 我都迫不及待的想要記錄下來
但是事情一多, 又開始怠惰了起來, 真是不應該><
前幾天同一個台灣同學那邊看到這篇文章: "更堅強也更溫柔"
我並不是一個會細膩的描寫內心的人, 所以當我看到這種寫到心坎裡的文章都有驚艷的感覺,
會很羨慕具有這種文筆的人,因為抒情文一寫不好,反而會變得很矯情
中間的"寸尺" (請用台語)很難拿捏, 跟大家分享一下

(文章轉載自ptt, 因年代久遠, 作者不詳, 如有作者資訊, 煩請告知)

「寂寞無聊時該做什麼?」這也是我常問自己的問題。於是我拚命回想在台灣時的生活。沒事做?不會吧!逛書店,租漫畫,帶狗散步,打電話聊天,甚至掛在沙發上轉遙控器一天(只要爸媽沒發飆),即使明知自己在浪費生命,但,卻從來不會感受到像現在體會到的,深切的孤獨。
回想剛來美國的時候,頭一個學期,我被自己的生存力之強所折服。從小到大沒離開過家,學校都是在「離家兩段公車之內」的距離,第一次離鄉背井就來到半個地球之外,而且不是繁榮華人多的東西岸哦!
可以自己坐公車買菜,扛立燈電扇回家。被AT&T坑了可以和rep吵到還倒賺了三百塊(我覺得是他們自己計算錯誤啦),所有大小事自己搞定。
直到一個寒冷的早上,在往學校的路途中,我才被情緒淹沒,忍不住問自己「我怎麼會來到這樣一個地方?」之前隱忍的不適應和孤獨頃巢而出。
換句話說,我之前都在說服自己,我可以活得很好!美國是一個很好的地方!這裡是個很不錯的學校!
「人沒有辦法長期處在不正常的狀態下」,總有一天,必須恢復正常,或是和環境妥協。學姐那時告訴我,她剛來時好省哦!一年後,什麼音響電視VCR娛樂設備都買了。我當時還有點不以為然,覺得父母賺錢那麼辛苦,應該能省則省,後來才發覺這樣的生活真的無法長期持續下去。很多很多事不是當初在台灣可以預料到的,自己也不是想像中的那樣堅強,但相對的,人也往往可以發揮出意料不到的韌性,之後回想你都會訝異自己居然可以有這樣好的表現,人真的是有無限可能...………
我的感想是,身在異鄉的海外學生,個性上多多少少都有點扭曲(再重申一次,這只是個人心得)。我說的「扭曲」並不一定代表不好,而是和在台灣的特質不同。因為人在異鄉,可以關注的東西少了,所以焦點都放在身邊的事物上,並且放大再放大。舉例來說,以前在台灣時,以為美國的物質文明會比較發達,但來到這裡才發現,美國基本上是一個很穩定的社會,不需要太多的物質刺激人心,而台灣因為跟隨日本的腳步,所以逐漸走向「以物質刺激消費,以物質填滿空虛」的生活型態。坦白說這是一個很不好的現象,因為這表示社會的能量太高,人心空虛無所寄託,只好投射到立即可得的物質上面。來到美國後,我發現自己也往這條路上走,利用「比價買東西」來消磨空閒時間,消費後的滿足感持續一下子就消失了,然後必須再尋找下一個東西來專注。我不知道如果身在台灣,會不會有一樣的反應(畢竟對金錢的感覺是隨著年齡所得而不同),但至少出國前,這種物質慾望是鮮少出現在我身上的。
人自然要找出口,可能的出口之一就是過份強調以往不會在意的事物,make it an issue。在別人的國家,畢竟我們是少數。說來都很簡單,但這些都會形成壓力,當我在喊「功課好多好重啊!」鄰居輕輕丟下一句「唸書不是壓力,真正的壓力來自生活」。細想之後發現真是至理名言呀....
要說的是,出國並不是一種解答。希冀找到答案的人往往會陷入更難以解決的環境中,而真正的解答是在自己的手上。聽過學姐講,她在剛來時希望在美國可以讓自己的個性變得更開朗一些,直到一天,看見一個迎面走來的美國女孩,臉上帶著顯而易見的憂愁,她才發覺,原來美國人並不是我們想像得都那麼活潑開朗天真樂觀,他們也有自己的煩惱。希望用環境改變自己是不對的。如 果你的心不變,即使走到天涯海角,你還是你。以上說的或許很殘酷,很悲觀,但至少這是我體認到的現實。Carlo說的真好,出國唸書是把自己推向一個extreme的景況中,這樣,你才能知道自己的能力在哪裡,自己的限制在哪裡。
很喜歡同學安慰我的一句話:「走過之後,你會發現自己更堅強,卻也更溫柔了 。」
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一片天。祝福每位異鄉遊子。

後面還有一段我同學自己寫的, 我覺得更好, 但是她很害羞
If you are interested, please contact me.^^

No comments: